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不小心被划伤的手指,没涂药膏也会慢慢结痂愈合;偶尔着凉感冒,多喝几杯热水、睡两觉,症状就悄悄消退了。大家都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实际上,在我们看不见的身体里,正是有免疫力和自愈力这两支的默默守护 ,才是我们维持健康的最大倚仗。而当我们谈论健康时,总在寻找各种养生方法、依赖药物治疗,却常常忽略了身体自带的这两大 武器—— 免疫力和自愈力。这两种力量,是人类在数万年进化中的 “保命技能”,也是我们对抗疾病、维持健康的核心底气。
一、感冒不用药也能好?藏在身体里的 “自愈力” 在发力
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相信这种说法大家并不陌生,这就是在说我们身体里的自愈力。相信大家都有这种体验,感冒之后不论吃不吃药,都需要经历3-5天时间症状就会消退,只不过吃的感冒药是为了缓解感冒的症状,而不是在治疗感冒这种疾病,让人在感觉上没那么难受,而实际上让人体痊愈的是人体自身的自愈力。其实不只是感冒,生活中很多小毛病都藏着自愈力的影子:手指不小心被划伤,没涂药膏也会慢慢结痂愈合;吃多了消化不良,饿两顿加上清淡饮食,肠胃又能恢复活力。这些不用依赖药物,身体自行修复的过程,就是自愈力在发挥作用。
人体自身能治愈 60%-70% 的不适和疾病。当身体出现问题时,自愈系统会从 “体内药库” 中调出 30-40 种 “天然药物”—— 比如血小板是 “止血药”,受伤后会立刻聚集止血;白细胞是 “消炎药”,感染时会大量涌入病灶杀菌;发烧是 “总攻信号”,通过升高体温抑制病毒复制,同时调动免疫细胞全力作战。同样是感冒,别人一个星期才能好,你三天就好了,这就是自愈能力强。别人感冒时,症状严重,需要吃药打针,你感冒时,症状轻微,多喝白开水就能好,这也是自愈能力强。年轻时,割破手指,三天能恢复。年龄大了,割破手指,一个月都好不了,这是自愈能力下降。
自愈力就像身体自带的 “维修队”,涵盖了细胞再生、炎症消退、代谢调节等多种生理机制。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是维持生命稳态、应对损伤(如外伤、感染、衰老损耗)的核心机制,其修复能力从细胞层面的基础修复,到组织层面的协同再生,再到器官层面的功能代偿,形成了一套分层、有序且高度协同的 “修复体系”。
细胞层面:自我修复的 “基础单元”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组织、器官的修复,本质上都依赖细胞自身的修复能力或细胞更新。细胞每 7 年 “全面更新”,自愈力一直在默默工作。人体由 40-60 万亿个细胞构成,这些细胞每 6-7 年就会完成一次 “大规模更换”:头发每月长 1 厘米,皮肤 28 天更新一次,肠粘膜细胞 3 天就会换新,红细胞 120 天就会 “退休”…… 这些新陈代谢,都是自愈力在默默维系。巨噬细胞会 “吃掉” 衰老细胞,骨髓会不断产生新细胞,内分泌系统会调节激素平衡 —— 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工作,让我们保持健康活力。当细胞受到轻度损伤(如 DNA 突变、蛋白质错误折叠、细胞膜破损)时,会启动内部 “修复通路”,直接修复损伤部位,避免细胞死亡或功能异常。当细胞损伤过重(无法修复)或因衰老自然凋亡时,人体会通过 “干细胞增殖分化” 或 “成熟细胞分裂” 产生新细胞,替换受损细胞,维持组织细胞数量稳定。从细胞层面的基础修复,到组织层面的协同再生,再到器官层面的功能代偿,形成了一套分层、有序且高度协同的 “修复体系”。对于再生能力强的组织和器官,如皮肤受损,皮肤浅度划伤(表皮层损伤),损伤后血小板聚集止血,释放炎症因子(如 TNF-α、IL-6),招募巨噬细胞清除坏死细胞和细菌;然后皮肤基底层干细胞感知信号后加速分裂,分化为新的表皮细胞,向损伤处迁移;成纤维细胞分泌新的胶原蛋白(主要是 Ⅲ 型胶原,柔软且贴合表皮),形成临时基质支撑新细胞;
再如肺纤维化后的修复 :肺间质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形成纤维瘢痕,破坏肺泡结构,未受损的肺泡通过 “增加通气频率” 代偿,但整体肺功能(如肺活量、弥散功能)会持续下降。再比如我们的肠道黏膜细胞受损后释放炎症因子召唤免疫细胞以防感染,另一方面激活细胞加速增殖以迅速填补空缺,但当我肠道细胞的修复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时,就会形成肠漏,造成漏洞持续存在,慢性炎症加剧破坏肠道环境,导致修复 “边修边损”,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完全缺乏再生能力的核心组织(如大脑皮层、视网膜),损伤后无自我修复机制,只能依赖医疗干预(如手术、药物)缓解症状,无法恢复原功能。 典型案例:大脑皮层损伤(如脑外伤导致的神经元坏死)、视网膜感光细胞损伤(如黄斑变性)—— 损伤后仅能通过康复训练促进 “神经功能重塑”(未受损神经通路代偿),但坏死的神经细胞无法再生,相关功能(如语言、视力)会永久障碍。
人体不同更替速率细胞的修复能力与特征
一、高更替速率细胞(强修复)
1. 皮肤表皮细胞
寿命:2-4周
核心更新机制:由皮肤基底层干细胞持续分化,向表皮层迁移成熟
修复能力:更替速度快,轻度损伤后可快速通过新细胞替换完成修复,无明显瘢痕(表皮层内)进化背景:长期暴露于外界环境(如摩擦、紫外线),需高频更新维持屏障功能
2. 肠道绒毛上皮细胞
寿命:3-5天
核心更新机制:由肠隐窝干细胞增殖分化,补充绒毛顶端脱落细胞
修复能力:更替速率最快,可快速修复肠道黏膜损伤,维持消化吸收功能和肠道屏障完整性进化背景:肠道为高代谢环境,上皮细胞易受消化液、食物摩擦损伤
3. 血细胞(以红细胞为例)
寿命:120天
核心更新机制: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生成,经造血过程成熟释放
修复能力:虽寿命较长,但骨髓造血干细胞可持续生成红细胞、白细胞等,快速补充衰老/消耗的血细胞
进化背景:血细胞需维持全身氧运输、免疫防御等核心功能,需稳定更新
二、中低更替速率细胞(中等修复)
1. 肝细胞
寿命:约150天
核心更新机制:正常情况下缓慢更新,损伤后可通过自身分裂快速增殖
修复能力:基础更替慢,但损伤(如肝切除、轻度炎症)后修复能力被激活,可实现器官体积和功能恢复
进化背景:肝脏为代谢核心器官,需平衡稳定功能与损伤后快速代偿
2. 肾小管上皮细胞
寿命:约1年
核心更新机制:正常更新缓慢,轻度损伤后可通过细胞再生修复
修复能力:对轻度损伤(如急性肾炎)有再生能力,可恢复肾小管滤过和重吸收功能
进化背景:肾脏需维持稳定的泌尿功能,仅在损伤时启动较强修复
三、极低/无更替速率细胞(弱修复)
1. 大脑皮层神经细胞
寿命:几乎终身
核心更新机制:几乎不分裂,损伤后依赖胶质细胞形成瘢痕填补
修复能力:无再生能力,损伤后功能永久缺失,仅能通过胶质瘢痕避免损伤扩大。
进化背景:神经元需维持长期记忆、神经通路稳定,分裂可能导致功能紊乱
2. 心肌细胞(成年后)
寿命:几乎终身
核心更新机制:成年后几乎无增殖能力,心梗后坏死区域由纤维组织替代
修复能力:无修复再生能力,损伤后以纤维瘢痕代偿,导致心功能永久下降,进化背景:心肌需持续维持心脏泵血功能,细胞分裂可能影响收缩协调性
总结:
• 高更替细胞(如皮肤、肠道)需快速修复以应对外界损伤;
• 中低更替细胞(如肝、肾)在损伤后激活再生能力,平衡稳定功能与修复效率;
• 极低/无更替细胞(如神经、心肌)因功能特殊性,以瘢痕代偿避免分裂风险。
二、免疫力:自愈力的 “坚强后盾”,少了它可不行
如果说自愈力是 “维修队”,那免疫力就是 “防御军”,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国防部队,淋巴结、脾脏、扁桃体、胸腺是它的 “军事基地”,数十亿免疫细胞则是 “士兵”,它们的工作分为三大核心 —— 识别敌人、打击敌人、守护内部团结,专门负责抵御外界的 “敌人”——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以及体内突变的癌细胞。它的 “作战体系” 相当精密,任何一环出错,都可能引发健康危机。提到免疫力,很多人以为 “免疫力差就容易生病”,事实上真正的免疫问题,不是 “战斗力弱”,而是 “用错了方向”。免疫力用力过度和不用力都会让人生病,平衡才是免疫系统维护人体正常运行的核心。
1. 免疫力的 “作战部队”:三层防线守护健康
第一层:皮肤和黏膜
皮肤就像身体的 “城墙”,能阻挡大部分病原体入侵;呼吸道黏膜会分泌黏液,把灰尘、细菌粘住,再通过咳嗽、打喷嚏排出体外。一旦这层防线被突破(比如皮肤划伤),免疫力就会启动下一层防御。
第二层:免疫细胞 “冲锋陷阵”
当病原体进入体内,白细胞会第一时间 “赶到战场”:巨噬细胞像 “清洁工”,吞掉入侵的细菌;淋巴细胞中的 T 细胞是 “特种兵”,能精准识别并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B 细胞则会产生 “导弹”—— 抗体,让病原体失去活性。
第三层:免疫记忆 “防患未然”
打赢一场 “战役” 后,免疫系统会留下 “记忆”:下次遇到相同的病原体,能更快调动兵力,缩短战斗时间。这也是为什么接种疫苗后,我们能对特定疾病产生抵抗力。
2.免疫系统紊乱引发健康危机
认不出敌人:癌症、病毒设下的 “隐形陷阱”
免疫系统的首要任务是 “分清敌我”,可当敌人伪装得太好,麻烦就来了。比如癌症细胞,它的表面抗原和正常细胞几乎一样,免疫细胞见了会把它当成 “好哥们”,任由其在体内繁殖,这就是癌症的 “免疫逃逸”。还有一些病毒、细菌,也存在一下免疫逃逸机制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检查,比如我们身体第一次感染的病毒或者细菌,因为我们的免疫细胞从未见过,也会被轻易突破防线,引发感染,这也是我们要及时接种疫苗的重要原因,建立身体的免疫记忆,当真正的病原体侵入时能及时识别并清除。
再比如新冠病毒为了逃避免疫系统的检查,一方面不断突变, “伪装自己”,另一方面还会通过编码特定蛋白,直接 “攻击” 或 “抑制” 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环节,进一步降低免疫清除效率。疾病中末期患者的身体崩溃,本质是免疫力崩溃 —— 哪怕用最强的抗生素,也挡不住细菌入侵,就像不设防的城池,一攻就破。
打不过敌人:慢性病患者的 “无奈困境”
有些时候,免疫细胞能认出敌人,却因为 “体力不支” 败下阵来。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肾病患者,就面临这样的困境。他们的免疫细胞明明知道病毒、细菌是 “入侵者”,但由于长期疾病消耗,免疫功能持续下降,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在体内作乱。这就像一支装备落后的军队,即便识破了敌人的阴谋,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反击,最终导致感染反复、病情加重。
比如长新冠患者们,反复多次感染新冠病毒后,身体机能下降,人体免疫系统因长期或过度激活、修复不足,出现功能紊乱或持续消耗的状态,免疫系统在对抗病毒时的 “过度应激” 或 “修复滞后”,免疫系统透支,打破了免疫稳态。
错把好人当坏人:过敏、自身免疫病的 “根源”
更危险的情况是,免疫细胞 “敌我不分”,把自己人当成敌人攻击。很多人觉得过敏性鼻炎是 “免疫力低”,其实恰恰相反 —— 这是免疫系统紊乱的表现。免疫细胞误将花粉、尘螨当成 “致命威胁”,疯狂攻击鼻腔黏膜,引发打喷嚏、流鼻涕;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免疫细胞,会持续破坏关节滑膜;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系统更会 “全面失控”,攻击皮肤、肌肉、内脏…… 这些疾病,都是免疫力 “用错了劲” 的结果。
不过,免疫系统也有 “越打越强” 的特性。人类与病毒的 30 亿年 “战争” 中,免疫细胞会记住敌人的模样 —— 下次再遇到相同病毒,就能第一时间发起攻击。就像感冒痊愈后,我们会对这种病毒产生短期免疫力。人体是反脆弱系统,那些杀不死你的病毒,会让你的免疫系统更强大。 此外,肠道里的 38 万亿肠道菌群(重量约 1 斤),更是免疫系统的 “专业蓝军”—— 它们通过与免疫细胞 “模拟对战”,让免疫细胞见多识广,提升整体战斗力。
三、现代医学的本质:为自愈力 “争取时间”
很多人觉得 “生病就要吃药、打针”,却不知道药物只是 “辅助手段”,真正治愈疾病的,是我们的自愈力。大量新冠肺炎患者在ICU 里的治疗,比如让患者趴着呼吸、输液补水,补充免疫蛋白等,其本质是为自愈力争取时间 ,都是为了让身体有足够的精力对抗病毒,最终还是要靠自愈力完成修复。特别是新冠后期,90%的人群感染病毒,都是靠在家自愈完成了涅槃。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在 “破坏自愈力”:感冒发烧就立刻吃退烧药,会抑制免疫细胞的 “总攻”;咳嗽就用止咳药,会阻碍呼吸道排出异物;拉肚子就用止泻药,会让毒素留在体内…… 这些做法,反而让自愈力 “越来越懒”。不是所有疾病都需要治疗,对于自限性疾病康复的关键是给自愈力发挥的空间,过度依赖药物,反而会让身体的自愈能力越来越懒。
四、自愈力与免疫力的双向奔赴
很多人以为免疫力和自愈力是 “单向帮助”,其实它们是互相成就的 “黄金搭档”:免疫力为自愈力扫清 “外敌”,让修复工作顺利进行;自愈力则通过细胞再生、代谢调节,为免疫力提供 “后勤支持”。
自愈力减轻免疫力的 “负担”
当身体出现轻微损伤(比如肌肉拉伤),自愈力会快速启动修复,避免损伤扩大引发炎症。如果没有自愈力,免疫力就要一直应对这些 “小麻烦”,没时间对付真正的 “大敌”(比如病毒),很容易顾此失彼。
免疫力为自愈力 “扫清障碍”
只有免疫力先清除病原体,自愈力才能顺利修复受损组织。比如胃溃疡患者,若幽门螺杆菌没被免疫力(或药物辅助)清除,胃黏膜再怎么自愈,也会反复受损。要是免疫力无法及时清除病原体,炎症会持续存在,自愈力的 “维修工作” 就会陷入僵局。比如伤口感染后,光靠皮肤自愈过程比较慢,并伴有感染风险,必须先通过免疫力控制感染,伤口才能慢慢结痂。
再比如我们常说的免疫力低下的人,一场小感冒拖了半个月还没好,甚至最后发展成了肺炎。这就是因为免疫力差,病原体一直清不掉,自愈力再强也没法修复受损的呼吸道黏膜。
五、做好这几件事,激活身体的天然防护
免疫力和自愈力不是 “天生固定” 的,就像机器需要保养,它们也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做好这几件事,就能激活身体的天然防护,让身体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1. 吃对营养:别让身体 “饿肚子”
免疫力和自愈力都需要营养支撑:蛋白质是免疫细胞的 “原材料”,维生素 C、锌等营养素能增强免疫细胞活性,这些都能通过日常饮食获取 —— 不用追求昂贵的补品,家常便饭里藏着最好的 “免疫营养”。多吃全谷物、蔬菜、优质蛋白,少吃高油高糖的食物,能让肠道菌群保持平衡,进而锻炼免疫细胞的战斗力。
肠道不仅仅是人体消化器官,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免疫力的 “训练基地”,38 万亿益生菌能提升免疫细胞的战斗力。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不仅仅是喂饱了我们自己,还要喂饱这些肠道菌群,并引导他们向健康平衡发展。平时可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全谷物、蔬菜、水果),为益生菌提供 “食物”;也可以适量补充益生菌(比如酸奶、发酵食品),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 —— 抗生素会 “不分好坏” 杀死益生菌,破坏肠道免疫屏障。
2. 规律作息 + 适度运动,给身体 “充电”
免疫力和自愈力的 “能量来源”,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熬夜会让免疫细胞 “疲劳作战”,降低战斗力;过度劳累会消耗自愈力,让身体修复速度变慢。每天保证 7-8 小时睡眠,每周进行 3-4 次适度运动(比如快走、瑜伽、游泳),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免疫细胞 “巡逻”,加速细胞更新,让自愈力始终在线。凌晨 1-3 点是肝脏排毒的时间,也是免疫细胞更新、受损组织修复的关键时段。长期熬夜会让免疫细胞数量减少,自愈力的 “维修效率” 也会下降。建议成年人每天睡够 7-8 小时,尽量在 11 点前入睡,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 “充电”。
3. 别过度干预身体反应,给自愈力 “留空间”
“别轻易干预身体的‘自我调节’”。感冒初期的低烧、轻微咳嗽,是自愈力在调动免疫细胞;吃坏东西后的轻微腹泻,是身体在排出毒素。只要症状不严重,不妨给身体一点时间,让自愈力发挥作用。普通感冒、轻微腹泻时,别急着用药 —— 多喝温水、保证休息,让自愈力自己处理。比如发烧不超过 38.5℃时,可通过物理降温帮助身体 “战斗”;咳嗽有痰时,别用强效止咳药,让痰液自然排出。当然,这不是说 “完全不用看医生”—— 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比如高烧不退、剧烈腹痛),说明自愈力和免疫力已经 “扛不住了”,及时就医才是正确选择。在伴有细菌性感染时,及时吃药,控制感染,加快恢复。
4. 少点 “情绪内耗”:别让身体 “受委屈”
长期焦虑、压力大,会让身体分泌皮质醇,这种激素会抑制免疫细胞活性,还会影响细胞修复速度。比如有人一紧张就容易感冒,就是情绪影响免疫力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说多思多虑的人往往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原因。而抑郁症、焦虑、自闭症儿童等精神类疾病往往伴随消化、呼吸系统等躯体化症状。每天花 10 分钟做深呼吸、听轻音乐,或者出门散散步,保持轻松的心态,也是对身体的 “保护”。
你的身体,比你想象中更爱你
当我们焦虑于 “如何养生”“如何治病” 时,不妨静下心来想想: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经历过无数次 “危机”—— 感冒、感染、受伤,都是免疫力和自愈力在默默守护。它们就像忠诚的 “卫士”,只要我们不轻易破坏它们,它们就会拼尽全力保护我们。
真正的健康,不是永远不生病,而是在遇到疾病时,身体有能力战胜它。呵护好免疫力和自愈力,就是掌握了健康的 “底层逻辑”—— 毕竟,最好的医生,永远在你自己的身体里。
芝大营养(https://www.backerhealth.com)秉持佰柯科技集团“用知识与智慧贡献社会”,服务人类的健康发展。以人体自身为出发点,激活自身免疫,平衡身体内部生态,减少炎症积累,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尝益生无糖、无添加,纯天然食品配方,富含优质膳食纤维,天然食品酵母,为肠道菌群提供养料,调节肠道平衡,为肠道健康拨乱反正。毕书彤清理体内过量的氧自由基,慢性炎症因子,激活免疫细胞,修复受损细胞组织和黏膜,调理身体健康平衡。

#小程序://芝大营养/4xrCR79hJGdJMow




